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细则(2020年版)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细则
(2020年版)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统称“毕业论文”)工作,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确保毕业论文质量,以进一步提高我院本科人才培养水平,根据《中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中大教务[2020]111号)的有关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我院的本科人才培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培养能全面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召唤的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卓越人才为目标。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综合实践的基本训练,是相关专业本科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导师的要求
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重点是对学生从事科研论文写作的严谨态度的培养和规范性训练。
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1.加强学术规范、学术诚信的教育和指导,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学术品德。
2.选题确定后,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
3.指导并审核学生的开题报告。
4.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定期检查学生的研究进展,开展中期考核,对论文写作提出修改和指导意见。
5.检查毕业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学术诚信要求,审核论文质量并撰写评语,给出成绩评定意见,督促和指导学生做好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6.指导学生做好答辩工作,及答辩后的毕业论文修改完善工作。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应按照学院及系有关毕业论文工作的安排和要求,在导师的具体指导下,认真、按时完成毕业论文。
2.尊重导师,主动向导师请求指导,并虚心接受导师的指导。
3.以认真的态度开展论文工作,培养从严治学的学风和文风。
4.毕业论文写作须恪守《中山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存在购买、由他人代写、为他人代写、剽窃或者伪造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依照《中山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进行处理。
5.论文写作符合写作技术规范,论文格式、打印和提交的文本等符合学校规定的统一要求。
6.毕业论文的论文字数:毕业论文须采用简化汉语文字撰写。论文正文部分不少于8000 字。
7.按要求做好答辩准备,并参加答辩(不参加答辩者,论文成绩以“不及格”论处)。
三、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和安排
毕业论文工作由学院统一部署,各系负责具体组织。各系成立毕业论文工作小组,由系主任、副系主任及骨干教师3-4人构成,系主任任组长。每位学生确定导师1人;每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6人。
(一)毕业论文的选题
1.启动时间:第7学期第7-14周。
2.具体程序:
1)第7-8周:各系根据导师和学生双方的意向,为每个学生确定导师。
3)第9-11周:学生和导师第一次见面,协商、拟定毕业论文题目。
4)第12-14周:导师对学生进行第一次正式面授,布置第一阶段的任务。
3.选题原则:
1)选题导向正确,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能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应用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
2)选题方向应符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鼓励以导师的科研项目作为选题方向,提倡与实践项目相结合。
3)选题应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要结合学科创新、技术创新或具体产品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选题应充分考虑课题的难易度和工作量、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应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基本完成课题内容。
5)涉密课题不宜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综述类课题不可作为毕业论文选题。
6)选题应避免与他人的毕业论文题目或过往2届的毕业论文题目完全相同。
7)毕业论文选题坚持一人一题原则。每一位毕业生应独立完成,不可两人(含)以上合写论文。在资料准备、方案制订、实验实施等环节,允许以小组形式进行。
(二)论文开题
1.毕业论文开题时间:第8学期第1-2周。
2.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对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进度安排等内容进行论证。开题报告应包含文献综述部分。
3.学生的开题报告经导师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实施阶段。未通过开题的学生,须在导师指导下重新开题。
(三)论文写作
1.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第8学期第3-10周。
2.学生按照经过审定的开题报告撰写论文。
3.学生应于第8周完成论文初稿,并提交导师评阅;所有学生应于第10周全部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并装订好,交导师评阅。
4.导师认真评阅学生论文初稿,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论文修改和完善,修改次数由导师按论文的质量要求而定。
5.在学生撰写论文期间,导师应随时了解和检查学生论文资料收集和分析情况,解答学生所遇到的有关问题或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有关写作困难;导师定期或与学生约定时间进行指导;应以当面指导为主,也可采用电话或网上指导的方式;导师不得拒绝或借故推迟学生要求指导的请求。
6.过程指导和检查内容包括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研究进展、存在问题等,并提出改进建议。毕业论文开题后至论文评阅前,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应不少于3次,并形成文字记录。
(四)论文提交及评分标准
新闻学专业(从以下两种方式中每位学生根据个人意愿二选一):
1. 毕业论文
(1)论文要求:一人一题,独立完成。针对现实中的新闻报道创新、新闻传播平台创新、新闻业转型或媒介融合发展等各类新闻传播现象,提炼合适的研究问题,通过恰当选择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或质化研究),收集、分析研究数据及相关的研究素材,并将这些研究过程撰写为一篇合格的研究论文。论文写作必须遵循相应的学术研究规范。论文字数不少于8000字。
(2)评分参考依据:(百分制,优秀为90-95; 良好为80-89;中等为70-79;合格为60-69)
|
正文结构 |
具体内容 |
评分标准 |
|
问题意识 |
作者对新闻、新闻业现象有比较清晰的问题意识,选题有实践意义和一定的理论价值。 |
20% |
|
文献综述 |
能够对相关领域文献做出合理的梳理和推理,并从中找到本项研究的学术坐标和独特贡献。 |
20% |
|
研究方法 |
针对研究问题采用了适当的研究方法,质化、量化不限。对相关研究方法有着较为熟练的掌握,数据收集方式有效、严谨、合理。 |
20% |
|
数据/资料分析 |
对质化资料或量化数据有恰当的分析能力和呈现能力,并能够对数据资料产生洞见。 |
25% |
|
行文写作 |
文字流畅有逻辑,结构清晰。 |
15% |
2. 毕业设计
(1)一人一题,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写作的时间、要求均参照“毕业论文”的标准进行。
主题与体裁:针对党和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或某个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人物,进行采访报道,作品成果包括以下两大类:
A类:文字类为主的新闻作品,包括主题报道、深度报道、新闻通讯等。
B类:平面/音/视频为主的新闻作品,包括纪实摄影、纪录片(VR)等。
(2)《新闻学专业毕业设计:新闻作品》正文应包含以下内容:
A类作品按照新闻报道的要求完成,作品需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等内容,字数不得少于8000字;
B类作品,纪实摄影图片不少于30张、纪录片片长不少于15分钟、VR纪录片片长不少于8分钟;除了提交平面/音/视频作品,还需提交《新闻学毕业设计说明书》1份及《个人毕业设计心得》1份(两份文字材料一共不得少于8000字)。
(3)评分参考依据:(百分制,优秀为90-95;良好为80-89;中等为70-79;合格为60-69)
|
正文结构 |
具体内容 |
评分标准 |
|
问题意识 |
作者对新闻事件有比较清晰的问题意识,对新闻事件社会意义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
20% |
|
采访过程 或调研方法 |
针对新闻问题提出了比较合适的采访方;体现新闻的专业性与客观性;采访、材料收集与分析过程扎实。 |
20% |
|
新闻内容 |
新闻作品能比较全面、深度地呈现了新闻事件的核心事实、发展过程与社会意义。 |
40% |
|
呈现方式 |
新媒体呈现方式符合报道内容体现了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 |
20% |
传播学专业(从以下两种方式中每位学生根据个人意愿二选一):
1.毕业论文
论文要求:一人一题、独立完成。针对现实中的传播现象或难题,提炼研究问题,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收集数据(量化和质化资料)、分析数据并解决问题。论文为文字形式,遵循学术规范,字数不少于8000字。
2.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为研究报告,具体要求:一人一题、独立完成。针对现实中的传播现象或难题,凝练和聚焦研究问题,选择与研究问题相匹配的研究方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基于研究发现,提出针对研究问题的候选解决方案,并对候选解决方案的实施所需条件和情境做出说明。研究报告为文字形式,遵循学术规范,字数不少于8000字。
3. 评分参考依据:(百分制,优秀为90-95; 良好为80-89;中等为70-79;合格为60-69)
|
正文结构 |
具体内容 |
评分标准 |
|
问题意识 |
作者对传播现象有比较清晰的问题意识,选题有实践意义和一定的理论价值。 |
20% |
|
文献综述 |
能够对相关领域文献做出合理的梳理和推理,并从中找到本项研究的学术坐标和独特贡献。 |
20% |
|
研究方法 |
针对研究问题采用了适当的研究方法,质化、量化不限。对相关研究方法有着较为熟练的掌握,数据收集方式有效、严谨、合理。 |
20% |
|
数据/资料分析 |
对质化资料或量化数据有恰当的分析能力和呈现能力,并能够对数据资料产生洞见。 |
25% |
|
行文写作 |
文字流畅有逻辑,结构清晰。 |
15% |
(五)论文定稿与打印
1.毕业论文定稿与打印的时间:第8学期第11-12周。
2.学生毕业论文经导师评阅,达到质量要求后最终定稿;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参照《中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与印制规范》执行。
3.学校提供统一论文检测平台,学院负责组织落实毕业论文检测工作,每篇毕业论文一般有2次检测机会。
(六)论文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
1.毕业论文答辩时间:第8学期第13周前后。
2.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后,提交导师评阅和审核答辩资格。导师对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论文查重报告、论文所反映的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精神、写作质量和工作态度等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并给出成绩评定及是否同意参加答辩的意见。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对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的打分取平均值(四舍五入取整),作为学生最终的答辩成绩。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具有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资格,人数不少于3人,其中不包含答辩学生的导师,由本专业教师与部分特邀业界专家代表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4.毕业论文答辩应以公开方式进行,答辩过程和评价意见须有书面记录,并由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签名确认。
5.论文总评成绩,由导师评分和答辩小组评分加权获得,导师评分占30%,答辩小组评分占70%,均采用百分制。未获得毕业论文答辩资格或答辩成绩不及格者,毕业论文成绩一律以不及格计。
6.毕业论文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五级记分法。其中优秀即100-90分,良好即89-80分,中等即79-70分,及格即69-60分,不及格即59分及以下。毕业论文的绩点亦按此计算。原则上,全院的优秀率控制在30%以内。
7.学生对答辩资格或毕业论文成绩存在异议时,可在收到通知后7日内向学院本科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提交书面复议申请书,逾期不予受理。本科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接到复议申请书后须及时向导师、答辩委员会主席及成员等了解情况,责成并监督各系毕业论文工作指导小组对学生答辩资格或毕业论文成绩进行重新评定。
(七)评分标准
新闻学专业:
1. 毕业论文
评分参考依据(百分制,优秀为90-95; 良好为80-89;中等为70-79;合格为60-69):
|
答辩考核点 |
占分 |
|
问题意识是否清晰,选题是否有价值 |
20% |
|
学术规范和研究能力 |
30% |
|
现场呈现效果 |
20% |
|
对回应答辩小组专家问题的评价 |
30% |
2. 毕业设计
答辩时,所有毕业设计作品需以平面媒体或移动终端的方式呈现。
评分参考依据(百分制,优秀为90-95; 良好为80-89;中等为70-79;合格为60-69):
|
答辩考核点 |
占分 |
|
对采访报道或者策划方案的思路是否清晰,陈述表达是否准确简洁,是否体现专业性的评价 |
30% |
|
对多媒体演示现场效果的评价 |
20% |
|
对作品的专业性评价 |
20% |
|
对回应答辩小组专家问题的评价 |
30% |
传播学专业:
答辩时,毕业论文或研究报告需以文字方式呈现。
评分参考依据(百分制,优秀为90-95; 良好为80-89;中等为70-79;合格为60-69):
|
答辩考核点 |
占分 |
|
问题意识是否清晰,选题是否有价值 |
20% |
|
学术规范和研究能力 |
30% |
|
现场呈现效果 |
20% |
|
对回应答辩小组专家问题的评价 |
30% |
1.毕业论文工作由学院本科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统一部署,由各系论文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和各项工作的落实。
2.学院本科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对导师的指导过程和情况,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监控。
3.学院本科教学秘书协助各系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并负责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登录和归档工作。
五.各系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1.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成立毕业论文工作指导小组,负责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落实。
2.确定导师名单,并将课题和导师名单上报学院。
3.督促导师加强对学生的定期指导和考核,具体把握毕业论文的工作进度和质量。
4.负责协调与处理其他与毕业论文相关的工作。
六、其他
学生毕业论文的进程安排,允许各系根据毕业论文工作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其他未尽事宜,参见《中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中大教务[2020]111号)相关规定。
本工作细则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本科教育与学位专门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2020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