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设计学院传达学习学校2021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发布人:黎俊瑛

       2021年3月30日,传播与设计学院召开党政联席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学校2021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代院长黄毅同志主持,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党委委员、系主任、副系主任、教师代表、本科教务秘书、研究生教务秘书、团委书记等参加会议。

传播与设计学院传达学习学校2021年春季工作会议1

       黄毅书记重点传达了陈春声书记关于《突出政治统领 坚持立德树人 推进新时代学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总结了学校党建工作经验,对推动学校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十四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总体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陶建杰教授作为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重点传达了罗俊校长关于《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矢志一流大学目标 加快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大会主题报告和刘济科副校长《加快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的专题报告精神。罗俊校长的报告总结了学校“十三五”时期立德树人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学校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新时期立德树人的目标和路径,提出了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陶建杰教授还结合学院实际为大家解读了大类招生、集中培养、学业增负等改革举措,研讨落实举措。

       此外,黄毅书记还传达了林东伟副书记、纪委书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政治监督 为学校“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报告;以及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马骏,党委副书记余敏斌,副校长刘济科,研究生院院长陈曾平以及历史学系等单位负责人围绕“人才培养”主题作的专题报告。

       与会人员展开了热烈充分的讨论,交流学习体会、探讨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提升举措,进一步凝聚共识,积聚力量。大家纷纷表示,学院要进一步结合春季工作会议精神,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刻反思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国家和学校的需求和要求,狠抓人才培养入口关、严抓人才培养过程关、力抓人才培养出口关、着力培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强烈认同、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和新闻传播发展规律的高级人才,为党的新闻传播事业培养坚持正确方向、掌握主流话语权的新闻工作者和传播管理者。

传播与设计学院传达学习学校2021年春季工作会议2

       黄毅书记在会议总结时强调,作为扎根中国大地的社会主义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科,我们必须牢记大学根本使命,聚焦立德树人,一是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同心同向同步同行,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举措,结合学院特色,用实际行动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将“两升、两降、两保”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和根本指引,严格学风管理,严守学术底线,全面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以本科生要“扎好马步”、研究生能“登堂入室”、博士生有“一席之地”为具体标准,让学生通过在中大的学习,毕业后能被科研机构优先考虑、国家机关优先考虑、一流大学优先考虑。按照“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部分教师心得体会:

       罗俊校长在春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聚焦“高质量人才培养”,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既给我们清晰呈现了学校“十三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绩,也为学校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尤其是“扎好马步”“登堂入室”“一席之地”等金句,更是形象地说明了下阶段学生培养的境界标准。具体到传播与设计学院的人才培养,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进一步思考如何为党和国家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传播者和倡导者,如何更好地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正确方向、弘扬社会进步、掌握主流话语权的新闻工作者和传播管理者。我们需要结合媒体环境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发挥学院人才培养优势,坚持“专业教育+实践教育+思政教育”三位一体特色,争取早日形成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中大模式”。

——陶建杰教授、副院长

 

       罗校长在春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非常振奋人心,一方面让教师和中层干部们了解到过去几年中山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院系的人才培养工作要与时俱进,脚踏实地落实教育部方针和学校政策,而且要进行制度性的保障和激励。比如,一流课程的建设和国家教学成果奖的孵化,需要未雨绸缪,建立保障制度,打消教师的顾虑,积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钟智锦教授、副院长

 

       近5年来,学校春季工作会议中有3次鲜明地以“人才培养”为主题,充分体现了学校坚持不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今年的会议进一步分析了当前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今后的努力目标和实现路径,为“十四五”开局发出了动员令。

       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在中大,追求卓越”优良校风学风,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五个融合”。以学为中心,紧扣“两升、两降、两保”这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强学生思想引领,锤炼学生专业能力,为国家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黄伟娥党委副书记

 

       罗俊校长在春季工作会议上的大会主题报告明确了学校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有助于一流世界高校的打造。结合我们学院的实际来看,我们需要立足国家战略需要和社会发展,继续坚持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把学科发展作为主线,全面建设和提升符合我院学科特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按照教育部的总体规划和学校的要求,我们需要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围绕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闻传播工作者,继续提升学科专业实力,推动学校整体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最后,我们还需要继续完善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制度,严把政治意识形态的底线,推进马克思主义理念的入脑入心,不断打造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以期逐步实现硕士生“登堂入室”和博士生有“一席之地”的培养目标,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卢家银教授、院长助理

 

       大类招生非常考验学院专业在全校一年级学生中的感召力和魅力,为适应这一改革,建议一方面将学院有优势有特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等推到学校平台,另一方面采用名师授课,增加学生对学院和老师的了解。

       针对教学改革创新,建议进一步打破制度障碍,学院做好落实。明确课程定位和产出导向,推动教考分离,提升教与学体验。

       此外,建议抓好思想引领,做好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的专业性以及学生对当下中国认识的超越感,探索符合中大公共传播教学特色的思想引领有效方法。

——张志安教授、学院党委委员

 

       学校非常重视本科教育,“以本为本”导向清晰,且通过多种方发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素养,校长提到探索给予教学优秀老师职称晋升的绿色通道也令人鼓舞。面对接下来的人才培养改革,我们一是主动适应学校大类招生、集中培养等改革,提前做好课程设计,如考虑将和更多人文社科学科结合的学院课程推到学校平台,提升学院吸引力和竞争力。二是加强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做好学生疏导工作,确保人才培养改革顺利平稳推进。

——张宁教授、校级督导

 

       对春季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用三个关键词总结:一是转变。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重塑内部管理评价体系,更加注重教学评价。教师要更快适应转变,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二是差距。学校对问题和差距分析深入透彻,学院也多说问题、多找差距,群策群力建设更好更强的学院。三是责任。校长和书记的讲话都谈到了责任。党员干部,首先是讲责任,既有政治责任也有岗位责任。

       结合实际谈三点具体建议:一是用好集体智慧、积极筹备大一培养方案;二是完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研室和马新观课程体系,夯实马新观在新闻传播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础作用;三是顺畅青年教师研习会机制,支持新进教师融入适应和发展。

——黄艳副教授、学院党委委员

 

       认真学习了春季工作会议精神,了解到学校在人才培养方式、目标和手段的改革。我们支持这些改革,并期待成效。接下来要调整传统思路,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全局思考如何改进与具体做法,做好“两升两降两保”,贯穿课堂思政,落实思政课堂;杜绝水课、水师和水专业。

       结合学院现状,我们要多方努力增加保研名额;继续夯实本科生导师制,从大一开始培养学生的学术精神和科研素养;同时以教研室名义积极开展教学科研交流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龚彦方副教授、新闻学系主任

 

       通过学习陈书记和罗校长在2021年春季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我感到无论是在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方法,还是目前我们学院教学具体工作所取得进步和待解决问题,都有了新的认识。接下来的工作,建议一是进一步抓好教材建设,充分挖掘教师潜力;二是继续完善培养方案,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合理分配课程和学时学分;三是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有效掌握和管理学生在实习阶段的学习表现和存在问题。

——邓理峰副教授、公共传播学系主任

 

       建议结合学院优势特色,利用红色摄影这个切入点,切实提高课程质量改善育人环境。我院2006年即成立了沙飞影像研究中心,之后与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共建中国新闻与纪实摄影研究中心,对中国红色摄影的研究由来已久,要进一步有效利用资源,既发挥专业特色,转化为影像类教学课程思政元素,让中国摄影红色基因在学院的人才培养中得以表达,也可与目前的“党史”学习及“两个一百年”活动等联系,优化学院微观一体化育人体系,可谓得天独厚,恰逢其时,建议长期开展、系统运用。

——杜江副教授、创意媒体设计系副系主任

 

       这次的工作报告,不仅是面向2021年的工作指导,更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山大学的工作规划和指导纲领,非常客观地总结反思了当下存在的问题以及非常清晰地指明了对于学校未来发展的科学路径,意义重大而深远。作为传播与设计学院的一名专业课教师,既备受鼓舞又深感使命在肩。在未来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如何结合新闻传播学的学科特点,做到以专业应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相长,致力于培养我们的学生能够实现校长强调的“扎好马步”、“登堂入室”,进而拥有“一席之地”,将成为我下一阶段工作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结合学院发展,有如下建议,一是进一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改进水课、学习金课,进一步提升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基本功;二是打造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连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大力推进学院学科和招生宣传,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报考传播与设计学院;四是加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第二课堂实践基地,加强学生爱党爱国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武汇岳教授、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

 

       学校春季会议工作紧密围绕人才培养进行全方位的“十三五”回顾,直面教育发展现实问题,以“十四五”作为历史重大契机继续厚植家国情怀,奋勇争先,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整个春季会议,所有学校领导和教师发言都是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学生培养目标,从学生发展出发、从国家发展出发、从学校行稳致远出发,让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铸魂提气,牢记初心!

       有如下三点建议:一是继续营造学术氛围,在学生间形成“传、帮、带”的优秀团队氛围,发动学生求真向善的学习自主性;二是把好人才培养入口关,确保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三是回归本科,“以本为本”。

——张潮副教授、“百人计划”引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