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第一届“智能媒体与公共传播”学术论坛顺利举办
2022年11月13日,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第一届“智能媒体与公共传播”学术论坛在线上顺利举办,上午的主论坛和下午的四场平行分论坛吸引了校内外共600余人次参与。论坛开幕式由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阮映东主持。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敏斌教授代表中山大学党委对此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余敏斌副书记简要回顾了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创办20年来的办学历程和取得的标志性成就,指出中山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始公共传播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院校,学院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密切跟踪国内外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探索行业对人才培育的新要求。余敏斌副书记希望全国各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能够在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长远发展上给予更多的建议和意见,共同探讨智能媒体给新闻传播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带来的全新机遇和挑战,为党和国家培育复合型、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余敏斌教授致辞
之后,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智锦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此次学术论坛是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自今年10月26日更名后举办的第一次大型学术活动,感谢大家对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直以来的关心、鼓励和支持。钟智锦院长指出,公共传播是连接传播学研究与重大现实问题的一个重要领域,不论是国际沟通,还是国家治理,还是地区发展,都需要借力于公共传播。公共传播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创新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智慧,开展跨学科研究。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智锦教授致辞
论坛主旨演讲紧接开幕式进行,由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邓理峰副教授主持。七位专家学者围绕“智能媒体与公共传播”这一主题,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了智能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研究议题、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胡正荣教授做了题为《智慧全媒体传播体系赋能社会治理》的主旨演讲。胡正荣教授指出了在中国语境下媒体融合的路径,通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等一系列政策文本的分析,论述这条路径的内在逻辑。他表示,国家和地方融媒体中心要搭建起真正的智慧全媒体平台,实现对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四大板块的连接,从而赋能治理平台。胡正荣教授强调,智慧平台赋能社会治理需要搭建自主可控的全媒体自有平台,聚合资源,赋能治理现代化。

胡正荣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的陈昌凤教授在题为《算法运用与传播公共性》的主旨演讲中,从公共性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智能技术如何重塑传播,并基于算法的特性功能与公共性相悖的假设,对算法分发催生个性化新闻生产、个性化新闻是否损害了媒体公共性、算法时代公共性如何体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

陈昌凤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的喻国明教授做了《社会的深度媒介化与传播学的学科重构》的主旨演讲。喻国明教授表示,目前业界学界热议的“元宇宙”是数字智能社会的未来景观,而数字智能时代是社会媒介化进程不断加剧的过程。他强调,元宇宙的实现是循序渐进的、曲折的。基于智能传播视域下传播场景深刻变革的背景,喻国明教授进一步介绍了行为传播学、游戏与DAO(岛)媒体、和认知竞争这三个现阶段传播学学科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课题。

喻国明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的彭兰教授在题为《人机传播与交流的未来》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人机交互到人机传播的发展历程,指出人机传播是计算传播前沿研究领域。彭兰教授指出,人机传播的研究可以考虑聚焦辨析人机传播中对话情景、情感表达与互动、风格个性、经历共享、身体表现与互动等关键因素,积极思考人为什么需要人机传播、人机传播能否达成有效“交流”等重要理论问题。彭兰教授聚焦交流模式与行为惯性两个方面,展望了人机传播如何影响人机在未来的交流。

彭兰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田丰研究员作了《智能时代的人机交互》的主旨演讲。田丰研究员回顾了人机交互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人机交互研究中的理论范式、开发工具、以及产业应用,通过生动可感的案例,向听众介绍了人机交互的现状、挑战与研究进展。田丰研究员强调,人机交互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从交替浮沉到协同共进,即人工智能与机器智能的有机协同。

田丰研究员发表主旨演讲
复旦大学的朱春阳教授在题为《智能算法与公共传播的关系辨析》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在非理性的社交媒体环境中,作为为对话而生的互联网技术,并未有效促进理性沟通和实现更高程度的共识搭建,而是使信息交流走向了“后真相”时代。作为对策,朱春阳教授强调,理性沟通需要智能媒体的功能修复和机构媒体的功能重建,从而在行动网络治理之中实现事实层面的修复。

朱春阳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智锦教授做了题为《社交媒体中人类与机器人的共存与互动研究》的主旨演讲。钟智锦教授详细介绍了基于结构角色理论的人机共存研究和基于媒介等同理论的人机互动研究。她指出,社交机器人与人类在社交媒体场域共存共生,但这种共生呈现出一种不对称性,同时,人类在与社交机器人交往时,表现出复杂而矛盾的心理特征。

钟智锦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当天下午,论坛围绕“智能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实践理论与实践转向”“智能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技术-社会转型”“智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效果研究与受众研究”和“智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政策、伦理与治理”四大主题设置了四场平行学术研讨会分论坛。

“智能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实践理论与实践转向”分论坛合影

“智能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技术-社会转型”分论坛合影

“智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效果研究与受众研究”分论坛合影

“智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政策、伦理与治理”分论坛合影
此次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第一届“智能媒体与公共传播”学术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新闻传播学资深专家、新锐学者和权威学术期刊的资深编辑云端相聚,围绕“智能媒体时代的公共传播创新”展开了深度的学术交流。下一步,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将继续秉持“人文新媒体,融创传播学”的学科定位,在公共传播这一包容性极强的研究领域里,就其理论和方法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