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融合报道研究》激发学生思考 研究论文发表于《传媒评论》

发布人:管理员

在网络化关系社会的全新语境中,中国新闻业的生态重构和关系重构已是必然。面对当下新闻业的重构挑战,把握未来融合化的发展态势,是新闻传播教育尤其是新闻学教育的热点和焦点之一。

为此,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安教授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主讲硕士生课程《融合报道研究》,试图通过剖析中外传媒的数字化转型案例、新闻业生态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新新闻业态的特点和未来趋势等,激发学生的阅读、研究和思考。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传媒评论》杂志2016年第1期就此推出一个专题,其中有张志安教授的《新闻业的重构和融合化态势》一文,此外,选登的四篇小论文正是同学们课堂内外学习的成果,尽管只是碎片化的观察或非系统的解读,但从中也可以捕捉到一些媒介融合的态势和对策。

文章指出,面对新闻业的重构和融合化的态势,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追问。传统新闻业所倡导的真实、准确、客观等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和价值规范,能否在新新闻生态系统中得以坚守和延续。如果新闻专业主义面临消解和重构的挑战,那么整个新闻业的自主性、专业性和公共性能否得以延续。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必过度为纸媒唱衰或为纸媒的边缘化而慨叹,只要保持追问:这些纸媒承载的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这些价值有否出现新的替代者?这些价值是否会伴随纸媒渠道的边缘化或相继死去而有所减弱?如果价值仍在或仍然以新的方式在实践和延续,那么,公众的整体利益也不会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