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父辈的荣耀”和家国情怀——传播学院举行抗战殉国名将后人讲座
铭记“父辈的荣耀”和家国情怀——传播学院举行抗战殉国名将后人讲座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和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10月21日晚7点,由传播学院团委与广东省游心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父辈的荣耀”抗战殉国名将后人讲座在传播与设计学院小礼堂召开。第33集团军上将军长张自忠的第六孙张庆城先生,第200师中将师长戴安澜之子戴澄东先生,广东省游心公益基金会唐诗女士,国家二级摄影师蒋晖,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庆双、杜江副教授,学院团委书记于灵子,辅导员黄秋瑶老师和部分东校区师生共同出席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李庆双副书记先引导来宾参观了学院大厅布展的“中大抗战图片展”。为烘托气氛,更好地让在座学生了解抗战历史,在讲座之前先播放了一段抗战历史的视频,把学生一下子带回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之后,李庆双副书记代表学院致欢迎词。来自广东省游心公益基金会的唐诗女士也讲述了如今抗战老兵的现状,并呼吁我们在追求娱乐明星的年代里,也需要关注沉重和严肃的历史。
作为第33集团军上将军长张自忠的第六孙,张庆城先生详细讲述了那一段扣人心弦的硝烟光阴。有关张自忠将军的生平故事,将在场嘉宾带回了那个忠烈涌现的“三千年中国未有之变局”中。张庆城先生表示,他不是要我们记住仇恨,并放大仇恨。他需要的是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在国家危难时候挺身而出。
第200师中将师长戴安澜之子戴澄东先生则回顾了父亲临终前不忘家人以及战友,并以一颗爱国赤子之心要求士兵将自己的遗体送回中国大陆的故事。一个个的细节,将一代名将的铿锵一生完整地呈现。
两位老人亲身的讲述,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深深打动和感染了在场的师生。为表示对抗战名将后人的尊敬和感谢之情,学生代表还向两位老人献上了鲜花,李庆双副书记也代表学院赠送了纪念品。在向两位将军后人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纷纷踊跃举手发言,抛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时代高度以及思想深度的问题。两位老人对同学们的疑惑细心解答,并发出对中大学子的呼吁,好好学习,以成国栋梁。
这一次的将军后人演讲把传播学院所举行的系列抗日纪念主题活动推向了高潮,之前,学院团委先后举办了“中大抗战图说展”和以纪念抗战并结合军训活动为主题的“扬国魂凛凛抒铁骨錚錚”大型三行情书征集活动。通过这些系列活动,使中大学子更好地铭记抗战历史,秉承先烈遗志,具有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