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教育——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在我院举行

发布人:管理员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教育——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在我院举行

       2013年12月15日下午2时,第四届新媒体学术年会——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16所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教育问题。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宁主持论坛。

追求人文关怀和新闻的本质不变

       “新闻教育面临改革,要坚持新闻理想、新闻的基本功底和对新闻的追求。同时,要扩宽视野,要具备做产品的能力。”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首先说到,他强调了新闻教育的变与不变。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吴予敏提到偏重效能的新闻策略性和偏重人文关怀的公共性传播之间的平衡,而重视人文关怀正是院长们的共识。另外,对新闻的本质的追求也是院长们一再强调的。“不管媒体如何延伸,新闻的基因不会异化,新闻的理想、专业主义精神、对真相的无限接近依然是最重要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郭光华提到。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志安也强调人文价值的重要性,“新媒体要有怎样的价值引导?还是人文,我们谈‘人文新媒体’,从师资层面讲,人文背景的老师转向技术难,但技术走向人文就相对容易。”

“医学院的教育模式移植到新闻教育”

       “在美国有‘医学院的教育模式移植到新闻教育’这样一个提法,医学院的教育有大量的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与对社区的医疗服务是一致的,新闻教育也该如此。”汕头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东升说到。在他的理解中,这种理念强调教育是学生、在校老师和专业人士的三者结合,在数字化技术的条件下,教学过程可以跟业界实践结合在一起。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田秋生谈到,他们依托学院2+2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定期招收新闻班,并在第七学期安排一半的课程去媒体上,这种做法同样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探索学科融合和跨学科人才培养

       “媒体的转念、转型、转场,对教育也带来挑战,以前讲媒介融合、专业融合,现在讲跨学科平台的融合,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内容主义的整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陈先红谈到。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李本乾、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书记孙保营都提到与计算机专业的合作,搭建跨学科的教育平台,培养跨学科人才。

       随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李艳红说到,“现在的学科融合是文理之间的融合,这就需要确立学科的主次关系,否则大家都在自己的学科里面走,会越走越远。”她认为,首先要建立体现跨学科特点和定位的专业方向,以课程带动科研,同时建立常规化的机制和平台运作工作室的模式,把业界的需求带入课程。“融合的根本还是‘人’的融合,理念的召唤很重要,而且重在坚持,重在尊重彼此的专业。”他最后说到。

       论坛中,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创意媒体设计系副主任廖宏勇和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主任Jan Servaes进行了经验分享,廖宏勇副教授详细介绍了网络与新媒体课程体系的专业定位、师资分配、课程模块设计,Jan教授则提出最好的教育途径是让在业界有经验的人来教学,最后强调新闻应该是创新的、批判性的,是对某些概念、价值和理论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