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Bill Berkeley: 为学生的世界打开一扇窗
外教Bill Berkeley: 为学生的世界打开一扇窗
2013年3月,Bill Berkeley 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国际报道与新闻评论》课程。他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兼职教授(Adjunct Professor),来到中大授课前,曾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际新闻》课程。

他为学生的世界打开一扇窗
在中大,他的生活很规律。早上在中大校园漫步一小时,下午来传播与设计学院办公室,备课、与学生进行交流,晚上在公教楼给同学们上课。他穿着白衬衣,背黑色背包。
第一次上课,他像变魔术般从背包里变出了数十部电影和书籍,全部都从美国带过来的。这些英文原版电影和书籍,很多在中国大陆很难买到,主题都跟新闻业有关。 “我最开心的,就是学生走对我说:Bill,感谢你为我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不是改变他们的世界,而是给了他们一个全新的世界”,Bill说。
2003年,一位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国际新闻的中国学生告诉他:“Bill,你一定要去中国。”通过介绍,他与中国高校取得联系,并参加了福布莱特项目,来到中国执教。他说:“从我的中国学生身上,我学到的东西远比他们从我身上学到的多”。
他让学生感受到专业主义
课上,Bill给同学们介绍了很多优秀的文章、评论,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外媒眼中的中国,课堂上经常传出同学们会心的大笑。
他关心每一个同学,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即使一开始英语表达不太顺畅的同学,也能逐渐与他进行交流,他鼓励同学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看过的电影,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
课下,Bill逐字逐句地修改同学们的作业,他的评语甚至比同学们的作业还长。他把每个下午的办公时间都交给了同学们,因为他想“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对新闻的见解和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每个下午,他的办公室都会有同学预约前来,倾诉他们的困惑、咨询他们未来的打算……,Bill与同学们建立了非常好的私人友谊。
“Bill的人生阅历丰富,能够理解复杂的问题,听他的课给我很多启发,尤其让我们感受到了《纽约时报》的专业主义操作模式。”12级公关专业硕士生丁亦佳说,“他备课很认真,给我们提供了翔实的阅读材料,让我们看到了外国媒体是怎样报道中国的。”她去Bill的办公室请教过人物写作的方法, Bill教给她很多英文写作的方法。
他期待学生给中国媒体带来改变
在Bill的眼中,中山大学的学生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一样,聪慧、好奇、认真、开放,勇于面对挑战。但不同的是,“中国的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可能比较狭窄,他们因为个人兴趣把握的机会、做出的选择比较少”。
曾经,他也有过类似困惑:如果我的学生毕业后去了《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媒体,去了银行和私企,去了与独立新闻学相关较远的单位,那么他来中国执教的意义是什么?
胡舒立院长是Bill 选择来中大传播学院教课的原因之一,他欣赏她对独立新闻的追求和果敢。当他把这个问题与胡舒立院长交流时,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应该更多地等待学生5年后或者10年后做的是什么,而不仅仅是现在。
Bill 很高兴地看到,中国的媒体正在改变。他期待看到接受新闻教育、走进媒体工作的学生,能够带来一些改变。 “我会尊重我学生的选择,他们开心我就开心。”(撰文: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12级硕士生 杨雨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