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收益感知对核电公众接受度的影响机制分析》发表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6-07-31
《风险-收益感知对核电公众接受度的影响机制分析》发表
与我国快速发展核能的雄心相比,目前国内关于公众对核能风险收益感知和核能接受度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公众对于核能的接受度越来越成为影响核电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研究基地成员邓理峰副教授与硕士研究生郑馨怡、周志成撰写了《风险-收益感知对核电公众接受度的影响机制分析》一文,文章于2016年6月《南华大学学报》发表。
此项研究探讨了风险感知与收益感知互动作用对核能接受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不同程度的风险-收益感知对核电接受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低风险-高收益感知的公众对核能的接受度最高,其次是高风险-高收益感知和低风险-低收益感知的公众,而高风险-低收益感知的公众对核能的接受度最低。对于影响风险-收益感知的因素,公众参与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对专家和政府的信任。信任和公众参与是通过风险-收益感知的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公众的核电接受度。
基于此,文章建议,政府、企业或相关机构在努力降低公众风险感知的同时,也应注意提升公众对于核能收益的感知。着重强调核能所带来的收益或效益,将能源问题转化为公众较为关心的环境问题,在涉及核电的决策过程中更多地吸纳公众意见,都有助于改变公众对于核电的风险与收益感知,从而提升公众对于核能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