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设计学院召开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学习会议
【导语】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师生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方式关注两会动态,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畅谈对国家、学校和个人未来发展的期盼和建议。

会议现场
3月6日上午,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吴丹老师、组织员金卓行老师、党务秘书兼团委书记于灵子老师的组织下,传播与设计学院各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以及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室成员等20余名师生,于学院“党员之家”开展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的会议。
本次学习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吴丹老师主持。首先由研究生兼辅依据总理工作报告阐释自己对其具体内涵的理解,分析当下时事与形势,如“降成本”“经济转型升级”“脱贫攻坚”等方面,结合自身经历与现实生活谈感想、聊启迪。刘强同学特别提到党领导对政府工作的引领作用。本科生各党支部与团支部代表则从科技创新和新闻学科结合的角度畅谈了自己对学科前景与方向的看法。

本科生发言
紧接着,党务秘书兼团委书记于灵子老师就政府工作报告的务实思想以及作为党员的职责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感想。组织员金卓行老师在发言中介绍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背景知识,引导同学们更好地认识与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背后的深刻意涵。

金卓行老师发言

吴丹副书记发言
会后,参与学习会议的同学纷纷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政府工作报告中我最关注与我的成长环境和工作息息相关的两项,一是区域协调发展,二是脱贫攻坚战。前者注重提高粮食产量和公共交通建设,过去一年中增加的高铁和高速公路里程中,,就包括我的家乡,这些都是切实落到实处的促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的措施。后者包括深入推荐精准扶贫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措施及目标。这些也被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仔细查看村务公开拦,发现了过去一年“摘帽”的贫困户名单,和具体未来一年的“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措施,这些工作不仅促进和保障民生,也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
(2017级研究生 余兰)
“读罢2018年的政府报告,深刻感受到了在过去一年里,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领导下,各族人民如何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最使我感到振奋的,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稳定。
譬如在不久之前,最高检发布的工作规划中 ,包含了“建立健全性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库和入职查询制度”的有关内容,和各地方试实行的“家暴强制报告制度”,都令人民群众为之鼓舞。这些司法制度的健全,越来越全面地保护了包括妇女、未成年人在内的弱势群体的权益。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党和政府在网络舆情中获得了信息,并积极地推动、深化着改革。
作为未来的媒体人,我们应当恪守党对我们的要求: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对于网络上的谣言、负能量,绝不轻信轻传。而是要以人民利益出发,以自身专业素养为帮助,努力学习,在未来担负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2018级本科生 孙海蛟)
回望2018,对祖国的进步与发展十分自豪,展望2019,虽然我们仍旧面临许多问题,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但是在领导人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克服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报告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如下几点:
一.在过去的一年,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国外交》更是令人沸腾。无不体现了我国热爱和平,促进各国友好和平发展的大国风采。二.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推进互联网+,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互联网+教育,我想它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教育资源,促进资源的平等,改变东西部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另外互联网为政务服务带来的互联网+监管,也能更加提高政府的工作工作效率。三.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帮扶,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也让我感慨万千,身为援藏人员的子女,我深切体会到西藏地区近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扶贫项目更加精准化藏区人民的生活变好了、国家更加严格要求政府人员一心一意为人民做好事,更多的人都在尽自己的力量,为伟大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最后还是想起习总书记的那句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新闻人的我们,不仅自立自强,发展自己的才干,实现个人梦,更要做人们群众的眼睛,看到真实,传播真相,让祖国的发展越来越好。
(2018级本科生 卢文洁)
总理的报告令我非常关注的一点是科技创新,报告中‘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等内容,能够给很多创新型的中小企业信心,让这些企业努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未来,这一批企业将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带动产业智能升级。作为新闻学学生,我认为我们未来的新闻业也会更多向科技创新靠拢,比如现在不断尝试与发展的人工智能写稿,大数据舆情分析等等,新闻学的学生将来要不断将高新前沿科技与自身专业技能结合,推动新闻业的不断创新和前进。
(2016级本科生 叶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