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学公开课 | 传播与设计学院:深度媒介化社会的新闻学与传播学
编者按
2021年,中山大学启动实施大类集中培养,一年级本科生在广州南校园学习生活。专业导学公开课以大类实验班为单元,由实验班内各院系共同开设,各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走上讲台,帮助一年级新生了解学科专业,拓展学科视野,培养专业志趣。
2021年11月16日,广州校区南校园第三教学楼讲学厅,传播与设计学院以“深度媒介化社会的新闻学与传播学”为题,为2021级社科实验班开设专业导学公开课,新闻学系主任龚彦方副教授和公共传播学系主任邓理峰副教授,详细介绍了学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培养模式。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创建于2003年,传承与发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人文新媒体,融创传播学”为学科定位,拥有新闻传播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创意教育为中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办学特色。学院现有新闻学与传播学两个专业,均已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两位系主任分别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各专业的脸谱化特征。

邓理峰老师首先以“传媒是现代社会关键的文化基础设施”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传播学的学科特性。他认为新闻学侧重新闻与信息的内容生产,而传播学更侧重新闻与信息的社会影响。邓老师还介绍了传播学专业强调学科的基础教育和学术批判精神,其人才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范式与机制,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与公共情怀,建立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的问题视野和面对社会发展的实践方法。

龚彦方老师以“在‘后真相’时代如何追寻真相?”的发问引出了当今新闻学的公共价值和社会意义,并从思想维度、专业维度和社会维度介绍新闻学专业的人才目标是培养学生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品质、具备互联网全媒体新闻传播研究与实践能力、铸就深厚的家国情怀,并能以公共精神与科学素养服务社会与奉献社会。
两位老师还分析了这两个专业与其他高校的比较优势,其一是具有鲜明的时代前瞻性,课程设置不仅兼顾传统新闻传播教育的专业性,更强调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的属性,增强了学生对于公共传播与融合媒介新闻实务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二,具有跨学科的多元丰富性,学院为达到培养全媒体新闻传播领域中的领先人才的目标,多年来持续创新课程体系、实训与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建立人文理念、社会科学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
师生问答环节持续了大约四十分钟。同学们分别从专业的好奇、学习生活、本科培养等向两位老师提问,老师予以耐心解答。最后,专业导学课在老师的美好期许和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
处在这个媒体转型、社会转型的大时代,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将与更多的同学一起,务实求真,追求卓越,承担社会责任,成就未来辉煌,为党和国家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能全面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召唤。